畜禽养殖在2019年发展良好势头之际突遭新冠肺炎疫情冲击,整体产量下降,但由于在市场高价支撑下,养殖效益处历史高位,产能恢复趋势明显。
一、主要畜禽品种生产情况
上半年,我县主要畜禽肉总产量累计为19.87万吨,同比下降8.8%,其中主要源于猪肉产量同比下降10.61%所致。
1.生猪养殖存栏稳定,出栏同比下降。上半年生猪存栏24.5万头,同比增长1.91%;累计出栏16.65万头,同比下降16.98%,累计猪肉产量13916吨,同比下降10.61%。当前生猪价格30.8元/公斤,同比增长90%。一头出栏猪按照130公斤来计算,养殖户每出栏一头猪利润大约在1000元左右。
2.牛、羊价格居高不下,出栏震荡下行。上半年牛存栏0.2万头,同比增长5.71%,累计出栏331头,同比下降2.07%;羊存栏2.08万头,同比增长0.12%,累计出栏9240头,同比下降14.56%。牛、羊出栏平均价格分别为25.4元/公斤和26.8元/公斤,较上年同期不同程度增长。
3.家禽存栏呈现上升趋势,鸡蛋价格较去年趋于稳定。家禽存栏104万只,同比增长6%;累计出栏14.8万只,同比下降26.99%。累计禽蛋产量5524吨,同比下降3.27%。上半年鸡蛋平均价格在6.2-8.2元/公斤,养殖户每出售一公斤鸡蛋盈利约在1.2元左右。(见下表)
整体来说,上半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,交通运输受阻,销售渠道有限,产销环节出现脱节,养殖户饲养成本上涨,线下餐饮服务业基本卡断,导致上半年出栏量整体呈下降态势。
二、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
一是畜牧业内部结构单一,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。长期以来形成的“一猪霸天下”格局未能改变,牛羊和家禽业发展比重较低。
二是产业层次不高。小散饲养场仍占一定比重,畜牧业工厂化、规模化水平低,从业人员专业素质较低,设施装备水平不高,产业链条不够完整,没能形成一定规模和带动效应的加工龙头企业,制约了畜牧业的快速长远发展。
三是产业发展受资源和环境约束越来越紧。养殖用地落地难、粪污综合治理难仍然制约着畜牧业发展。
三、促进畜牧业发展的建议
一是不断优化畜牧业结构,转变发展方式。在巩固生猪大县地位的前提下,加快优质牛、羊和肉鸡产业的发展,改变畜牧业“一猪霸天下”发展局势。
二是建设现代畜牧业,创新生产组织方式,多方引导,合理规范制定和落实相关政策和措施促进畜牧养殖向规模化,专业化发展,倡导科技兴牧,加大畜牧科技投入,加强畜牧业的从业人员素质教育,吸纳科技人才,真正做到科学养殖。
三是进一步抓好畜牧业项目建设。首先认真落实国家、省、市各级出台的一些列扶持畜牧业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,进一步抓好生猪调出大县、生猪标准化养殖规模养殖的同时建议适当发展肉牛、羊、鸡等产业的发展。其次是加大生猪保险的覆盖范围 落实好能繁母猪和育肥猪政策性保险政策,加大地方财政对保费补贴力度,协调保险公司及时进行理赔降低养殖风险。